江源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江源区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625013566660B/2019-12056
分  类: 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2019年03月19日
标      题: 白山市江源区农药化肥使用“双减半”推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江源政办发〔2019〕16号
发布日期: 2019年03月19日
索  引 号: 11220625013566660B/2019-12056 分  类: 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2019年03月19日
标      题: 白山市江源区农药化肥使用“双减半”推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江源政办发〔2019〕16号 发布日期: 2019年03月19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相关部门: 

  白山市江源区农药化肥使用双减半推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319 

      此件公开发布) 

  白山市江源区农药化肥使用双减半 

  推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共白山市委办公室 白山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振兴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白山办发20193号)要求,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江源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生态、安全为导向,以精细生产,精深加工,精品营销为手段,以统筹推进三河两线一水源产业布局,两群一带产业格局为抓手,推动农业结构合理调整,产加销全产业链创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20年建成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产业园区基地和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产品和品牌,产业规模快速扩大,龙头企业迅速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基本形成以蛙、参、菌、药、菜、牧、果、游为主,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绿色有机、效益显著的两群一带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三、主要举措 

  1大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围绕三河两线一水源重点调整产业结构,水源周边全部退出籽粒玉米种植,高速公路河道两侧优先退出籽粒玉米种植,突出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苏子、向日葵、山野菜、长白山小浆果等特色种植业。鼓励支持经营主体种植使用农药化肥少的特色作物。2019年完成调减籽粒玉米种植2万亩。 

  2全面推广科学施肥用药。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成果为基础,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依据,根据土壤供肥特性、作物需肥规律、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等因素综合分析,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根据施肥分区及施肥指标,打印施肥卡发放到农户手中。充分利用“12582”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到田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进秸秆养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高效精准施药,以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药化肥使用效率。2019年有机肥施用量占比耕地用肥总量达到20%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同比2018年降低减半使用。 

  3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巩固林地清收成果,加强林地管理,禁止在林地上种植粮食作物,支持发展果林等经济作物,借鉴国家和省退耕还林政策办法。重点在林农争议耕地,特别是山坡地,鼓励发展红松籽林、苗木林,大榛子、长白山小浆果等经济果林。参照各镇(街)林农矛盾争议面积,每年按30%的比例实施还经济林,三年完成还林任务,2019年完成退耕还林8500亩。 

  4积极开展休耕轮作。围绕玉米种植地块开展休耕轮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奖补政策推进休耕轮作。2019年完成休耕轮作面积8000亩。 

  5开展农药化肥监管。督导农资经营者对农药、化肥销售和使用建立登记制和实名制,坚决杜绝国家禁用的42种农药在我区出现,并加大对25种限用农药监管力度,对全区省级农业管理部门发证的8家限用农药经营门店进行常态化监督指导,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杜绝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农资生产经营秩序,以户为单位进行建档备案,做到进出有登记、使用有记录、农药瓶全部回收。 

  6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市、县、乡、企四级联网运行的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特色农业溯源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人参、中药材、小浆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全程可视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完成蔬菜、水果、食用菌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任务,2019 年主要农产品综合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 

  7推进特色农业绿色标准化种植。鼓励标准化、集约化种植,制定符合我区农业生产特点的种植技术规程,加快研究制定长白山人参、道地中药材、黑木耳、小浆果等特色农产品品质认定地方标准,建立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体系。重点推进宝山人参、平川中药材、荣斌沙棘、平川蓝莓、榆木桥子草莓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6个千亩绿色示范基地建设。2019年,全区人参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0.5万亩(含林下参),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含林下中药材),长白山优质黑木耳达到2000万袋,以蓝莓、黑果花楸为代表的特色小浆果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到2020年,全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比例达到65%以上。 

  8加大特色品牌培育力度。实施品牌提升攻坚行动,以吉字号长白山公用背书品牌为引领,着力做大做强长白山农产品牌。完善长白山安全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体系,突出抓好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道地中药材长白山黑木耳长白山林蛙长白山寒地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产品附加值。经营好林源春承天顺等地产品牌。创新办好长白山寒地蓝莓采摘节、草莓采摘节,组织域内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洽会、推介会和专业采购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区独有的长白山生态、气候和资源优势,建立健全三品一标认证奖补机制,重点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协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积极申报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到2020年,全区三品一标累计认证登记35个以上,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4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认证农产品7个。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建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区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协调好相关部门及各镇(街)工作职责,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履职尽责,加强指导,扎实推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强化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和杠杆作用,将财政扶持政策与金融、担保、保险等相关政策有机结合,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逐步形成多形态、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农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吸引各类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调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投向农业农村比例,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所得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农民发展绿色、高效农业。 

  3强化科技创新保障。围绕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深化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控肥控药、作物育种、绿色植保、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和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等农业绿色环保技术为重点开展联合攻关,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和品种的展示、推广和应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 

  4强化人才保障。把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纳入农业人才培养范畴,依托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学科及专业建设,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能的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 

  5强化考核奖惩。制定科学严谨的考核办法,将创新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十大工程(战役)”考核体系。区督查定期督查,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成效突出的镇(街)和相关部门给予表彰,对考核排名靠后的镇(街),区委、区政府将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并对考评结果进行排序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