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区中小学生校服选用采购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江源区中小学生校服选用采购流程,保障校服质量安全,维护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结合我区中小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江源区中小学校所有年级学生校服的选用、采购、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 校服选用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
公开透明:确保选用采购全过程信息公开,接受各方监督。
质量优先:将校服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把控质量标准。
自愿订购:尊重学生、家长意愿,不得强制学生购买校服。
价格合理:综合考虑成本与市场情况,确定合理价格区间。
第二章 校服选用环节
第四条 学校集体决策校服采购纳入学校“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学校需在深入论证,并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后,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是否选用校服。学校应合理确定校服选用需求,包括款式、套数、件数、产品参数、价格区间等,并制定采购或更换校服工作方案,同时建立本校的校服评价退出机制。
第五条 征集采购意向学校将制定的“方案”及评价退出机制向所有家长征求意见,按照自愿原则确定是否选用校服,确定选用校服需征得 2/3 以上家长同意。
第六条 组建选用组织学校成立校服选用组织,成员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会代表等。其中,学生和家长代表占比不得低于 80%。该组织负责面料选择、颜色确定、功能需求、价格区间、采购监督等工作 。
第三章 校服采购环节
第七条 选用采购方式发布采购需求:学校确定校服采购方案后向教育局报备采购方案。通过专业采购网站、学校网站和公告栏等多渠道公开发布采购信息。
确定供货企业:可通过投票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供货企业。各类型校服不宜集中征订,每年各种类型校服采购额度超出江源区采购限额(30 万)的学校需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规模较小的学校采取询价采购或在教育局指导下,联合发布公开招标信息并实施招标活动;也可采取“多校联合、一校为主”或依托集团化办学区域联合招标的方式采购校服。
投票方式选定供货企业,校服选用组织对报名企业进行资格审查、深度调研,核实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售后服务水平、社会信誉度等情况后,校服企业准备样品、报价和质量执行标准等相关资料,在规定时间到现场评比。
评定组成员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选取合理比例的学生、教师、家长代表共同组成,1000 人以下的学校不得少于在校学生人数的 30%,1000 人以上的学校不少于 300 人。其中家长和学生代表不少于评定组总人数的 80%。
优先采用综合评分法,按照“质优价宜”原则进行投票,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得票高者选定为供货企业。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供货企业,校服选用组织与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沟通选用需求、注意事项、质量标准、价格区间、服务要求、评价退出等事项,并由学校和招标代理机构签订委托合同。
校服选用组织审查招标代理机构制作的招标文件,确认无误后,由招标代理机构发布招标公告。招标结果需告知校服选用组织确认。校服选用组织选派代表监督招标全过程。招标结果需告知校服选用组织确认。
第八条 公示选定结果评选结束后,对拟确定的供货企业名称、款式、质量标准、检测项目、采购价格、采购流程、服务年限、售后服务和意见反馈渠道等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个工作日。
第九条 签订供货合同公示期间无异议,或反映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后,由学校与供货企业先签订评价退出机制,再签订校服供货合同(合同文本参照《中小学生校服采购合同示范文本》吉教联〔2025〕26 号)。合同应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并向江源区教育局备案。
第四章 售后服务环节
第十条 校服验收管理学校成立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验收小组,学校接收校服时,需查看检验机构出具的本批次校服成衣质量检验报告和成衣合格标识,且成衣合格标识中的检验合格证明号码需与本批次成衣检验报告编号一致。学校随机抽取不同批次和样式的校服若干套(件)留样封存(同批次同样式至少 3 套),以备复查复检。鼓励实行“双送检”制,检验费用不得向家长收取。
第十一条 履约支付费用校服纳入代中小学代收费项目管理,学校应及时公示收支情况。不得委托家长委员会或校服选用组织代收校服费,严禁以任何理由提前收取、截留、挤占、挪用。
第十二条 售后服务监督校服采购结束后,及时公示质检报告和售后服务相关事项。对于存在安全风险、质量缺陷的产品,学校依照合同约定,要求校服供货企业及时更换、退赔等,并向教育局及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定期组织开展校服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后续采购的依据。
第十三条 资料存档备案校服采购结束后,学校应将校服选用采购各环节相关资料,包括会议纪要、选用组织成员表、采购方案、征求意见函、检测报告、采购合同、投诉处理台账、公示资料等整理成册,存档备案。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江源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当本制度与上级政策相背时按照上级政策执行。
第十六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试行。